北高庙(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北高庙烈士陵园)北关熨斗台

作者:shengjie 分类: 长子景色 发布于:2019-2-8 10:01 ė5665次浏览 60条评论

北高庙(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北高庙烈士陵园)北关熨斗台

北高庙(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北高庙烈士陵园)北关熨斗台 

位于县城北关熨斗台,俗称北高庙,是一座高土丘,因形似熨斗,故称熨斗台。传说丹朱所建,尧封第一景,历代王朝增修。这里青松如伴,柏树如翠特有一方草坪,年年百花况放,小草如菌。神奇的是每年一到立春这天,小草便透过冰封雪压,拱出尖尖的鹅黄似的小脑袋,急先向人们报告春讯。

相传熨斗台为尧王长子丹朱所筑,至今有四千的历史,丹朱被尧王封地后,将城邑由原来的乐阳----也就是现今的岳阳村,东迁至此,建城立都。城名丹朱城,后称长子城,也称东乐阳城。丹朱在建城的同时,为缅怀炎帝神农氏在羊头山喜得嘉禾,教民农耕,开创原始农业的伟大功绩,就率众在城北堆起熨斗台,后在台上建成炎帝庙,使之成为长子一大景观。

尧王从都城平阳来到长子探视,登上熨斗台,不禁为其景色所倾倒,便封这里为“天下第一景”。每到春初,别的地方还留有残雪,惟独这里的阳面山坡上小草早已发芽返青,透露出绿色的春意。“熨台春晓”即由此得名,为长子八景之首。

几千年来,历代统治者与民众在熨斗台上建祠修庙,广植松柏花草,至清末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庙宇群,计有炎帝庙、祖师庙、吕祖阁、三清殿等。特别是金代大定四年,在台顶复建一座宏伟壮观的炎帝神农庙,加上后来修建的灵湫圣母行宫和八蜡庙、凌斗阁等,构成一定的规模,故人们又称之为“北高庙”。


北高庙海拔1080米,为长子全城最高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将顶部炎帝庙拆毁,建起碉堡工事,居高临下,封锁普豫大道,控制长子城。这一胜景也因此毁于一旦。
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部队于1945年8月22日抢占长子城,并派重兵扼守北高庙。
1945年9月13日,名震中外的上党战役解放长子城战斗打响。9月14日,我刘邓大军三八六旅七七二团经过一天多激烈战斗,于当天夜间夺取北高庙,把解放的红旗插上长子城头。作为上党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北高庙,也因此名扬华夏。
1946年元月,为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长子的伟大胜利,缅怀革命先烈的功绩,让长子永远记住为国捐躯的英烈,中共长子县委、长子县人民政府将北高庙开辟为革命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依熨斗台的地势而建,由南向北,一进六层四院,一层高似一层,院院石阶通连,给人一种错落有致、威武壮观的感觉。由下而上,建有南大门、革命战争纪念馆、春晓门楼、历史长廊、牡丹园和革命烈士纪念塔。
1994年,中共长子县委、长子县人民政府决定重建革命纪念塔,并于当年9月18日动工,1995年冬季竣工落成。
重建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五层七级九檐六角型结构,高33.75米。宝塔耸天立地,直插云际,为北高庙这一胜景增色许多。
纪念塔每层塔壁上都竖镶着革命纪念碑,共25通。纪念碑上刻有各级首长题词,锈刻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2300多位烈士英名。
1995年,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同志为此写下“气贯山河壮,血染江山秀”的题词。
塔亭正门,悬挂着由胡富国同志题写的“光耀千秋”四个镀金大字横匾,塔体中空外悬,内架螺旋云梯,外设环周回廊。由正门可沿云梯登临塔的上层。登上塔楼,向南鸟瞰,长子全城尽收眼底,向西极目远眺,发鸠山苍茫如屏,峰峦高耸。放眼东望,上当大地平展无际,一览无余。漳河水波光闪烁似银蛇,滔滔东流,长临公路横贯东西。转身塔北,望不尽屯长米粮川上雍河、岚河似带,绿野如绵,坝碾公路乌光闪闪,直通西北山区。
纪念塔下的翠柏青松中,是1992年迁移的烈士陵墓,陵墓中掩埋着刘时智、谢荣德等6位团长和岳明玉、李炳德等六位战斗英雄的忠骨。
古诗云:
高丘突兀散栖鸦,栋宇独传古帝家;
弱柳平川乱翠色,扶桑遥夜递朱霞。
轻风吹落千山月,曙色晴开一县花;

坐听新莺同取醉,酒逢陶令不湎赊。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上一篇:尧乡纪事——腊八崇庆寺庙会

下一篇:长子县树化石自然保护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