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长子县“理发之乡”的传说

作者:shengjie 分类: 民间传说 发布于:2014-2-6 18:02 ė2481次浏览 60条评论
  长子传统三件宝,磨粉喂猪剃圪脑;朝廷头上摸三把,走遍天下一把刀。    山西长子县因尧王大儿子丹泉在此封地而得名,位于山西长治市西南部,素有“理发之乡”誉称。
    说起长子理发业来源,有段传说:相传明朝末年,长子县衙大门前有一照壁,壁前有个莲花池,池水与莲花相映成趣,招来不少游客。一日有一南方盗宝人到此观看,发现池水中有大大小小打灯笼戴乌纱帽之人影,粗估计有三斗三升芝麻粒之多,大为惊讶,心想长子是块宝地,可能要出很多“官”,于是乘夜晚便将池中纱帽盗走,将一把剃头刀扔于池内,打那以后,长子就出了许多许多剃头匠。
    自从清初朝廷下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男子剃头留长辫,长子开始有了剃头艺人。究竟谁为创始人,无史可考,但长子理发艺人始终供奉“罗祖”为师,每逢初一、十五要烧香、叩拜,奉为祖师。清末,长子理发艺人纷纷捐资建罗祖庙、塑罗祖像,就连在外地的长子理发人也对罗祖顶礼膜拜。
    传说仅仅是传说,但实际上长子剃头艺人居多,与当时县域经济状况和理发技艺内容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时长子工业甚少,95%以上的人靠务农为生。由于耕作方法落后,粮食产量低,农民耕作一年,所得甚微,而且还受地租和高利贷的双重剥削,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中。无奈,不少人为谋生,选了此业。虽说剃头被看做下九流,但剃头却本钱不大,买把剃刀便可养家糊口。再一是同乡同业行帮相互提携的结果。从清中叶起,随着山西商号、票号势力的大规模向外发展,长子无地农民也随之向“口外”流徙。当时所谓“山西帮”大贾,足迹遍布内外蒙,与俄商、满蒙封建领主进行贸易,贫苦农民“走西口”绥远、归化(后称归绥,今呼和浩特)、河套、五原一带流徙垦荒,向东则发展到河北北部(原察哈尔省)从事垦殖或季节工。同乡既多,长子剃头艺人也纷纷“走西口”向外发展。在多年的流徙中,理发范围不断扩大,不仅覆盖了山西、内蒙(河套一带)、河北、京、津,而且旁通及陕西关中及宁夏、鲁西、豫北等地。到清末民初,长子理发业已形成一个遍布华北各省区,具有同乡同业行帮性质的理发业社群。清宣统三年,全县以理发谋生的劳动者约有3000人,占当时全县人口的3.5%。
    民国3年(1914年)男人剪辫子后,理发业盛兴。长子村村有理发匠,较多的是南李村、南刘村、鲍庄、草坊、韩坊、小堡头、大刘、交里等村。尤其是南李村,全村300户人家,从事剃头的占90%。这些失去了土地或不足以维持生计的长子农民,抛下妻儿老小,背井离乡,出外剃头谋生。风沙扑面,冰雪连天,辗转于长城内外,流徙于瀚海大漠之间,逐步形成一支遍布全国各地的同乡理发大军。一代接一代,一茬接一茬,从未间断过。不少人靠一把剃刀,在外地发家定居。民国24年(1935年)全县约8000余人在外理发,遍布全国33个大中城市,其中约有2000人在外定居。就连台、港也有长子籍人在那儿从事理发。理发形式有两种:一是街市开理发店,一是挑担走街串巷,拨动“唤头”理发。
    长子理发名扬天下,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长子理发师刀功硬、技艺精、服务周到。都有一套推拿、按摩、点穴、捶脖筋、扭麻筋等传统“绝招”,故长子理发师名扬天下。历史上曾统治山西多年的阎锡山和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头发硬很难剃,不少人因给其剃头被赶出府门,惟有长子人卫建扁(南刘村人,现已无后)等人为其剃头才能满意。有段歌谣:“槐木扁担圪吱圪乍,八股麻绳一上一下,剃头担儿虽不大,担的皇上半朝銮驾。唤头喔儿喔儿,一把刀走遍天下,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满月圪娃,那个头上不长头发,逮住总得圪刮圪刮。”真实地反映了理发业的特点和理发匠的豪迈之情。
    1949年后,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外出理发者减少。1950年-1978年全县有四、五百人在本县机关、学校、厂矿、街道及农村社队业的理发室内理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子个体理发业悄然兴起,理发这一行成为农民致富的门路之一。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多数国有集体理发馆实行承包。老一代重操旧业,新一代通过培训、拜师、祖传等形式成长起来。到1995年全县城乡新增个体理发户101个,从业人员800余人。泊里村王贵祥13岁学徒,16岁从艺,1989年开始在县城开办理发馆至今,全家六人有四人理发,年收入2万元,盖起了二层小楼。同村王富义,1978年率先在南街开办“夫妻理发店”,由于技术高,态度好,发型样式多,博得顾客好批,《晋东南报》曾报道其事迹。王富义连任长子1—4届政协委员,多次评为县劳模。由于理发致富,1990年后购置2辆面包车,让儿女往长治市跑客运,全家年收入3万元。
    旧社会是“外出谋生,养家糊口”,如今是“继承传统,创业致富”。人们的观念改变了,过去理发受人歧视,如今受人尊敬,成为座上宾、美容师,理发业成为一种十分光荣的职业。六十年代,长子籍理发师张勇生、刘培发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南斯拉夫、波兰大使馆理发。长子理发的出了国,一时传为佳话。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上一篇:精卫填海——精卫鸟

下一篇:慕容永:另类皇帝的出类拔萃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