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时的文物保护》作者:牛振洲(长子县一位普普通通的文物保护工作者)
在今年的公开招考基层文保员过程中,我从头至尾参与其中,从起草招考通告到审核报名再到最后的评审录用。一路下来,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说,是亲眼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这一次招录进来的文保员共有12人,都是刚迈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学生。他们所奔赴的岗位是法兴寺、崇庆寺、下霍护国灵贶王庙等几处国保单位。这些地方已经过主体修缮和环境整治,古朴典雅,整洁亮丽,宛若仙境一般。心生羡慕之余,忍不住回想起我们那时的文物保护。
一、单位
1998年的春天,我调入县文物管理所(文物旅游局的前身)上班。当时单位仅有一间屋子,还是借住文化馆的。单位所有家当不过是一张桌子、一个煤球炉子、几把椅子和一张床。一间屋子两种功能,白天是办公室,晚上是值班室。冬天不管多冷,只有一个小煤球炉子供暖,倘若遇上老天刮西北风,烟筒就不冒烟儿了,屋子里满是煤气的味道,原本就不暖和的屋子还得开门儿冒一冒;盛夏时节,闷热潮湿的屋子里,六个大老爷们的时常是汗水津津,汗渍味儿伴着瘾君子口中袅袅香烟的味道,在面积不大的屋子里经过沉淀发酵,嘿!还能起到杀蚊驱蝇的效果。如果拿单位的办公室和刘禹锡老先生的陋室pk的话,怕是难分高下!
二、崇庆寺
寒冬时节,天短夜黑,路人稀少,是文物失窃案件的高发季节。1998年刚立冬,我和书勤兄这两个新兵蛋子,就被安排到崇庆寺去加强值班了。我俩每两天换一次班,那时单位没公车,只能骑自己的摩托车换班。我印象中,那年冬天特冷,寒天冻地骑摩托颇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即使你头戴头盔,身穿皮衣皮裤,脚蹬上大头皮鞋,刺骨的寒风还是会把零下温度吹进你的躯体之内。回到家里得消上半个小时,略带生硬的身躯才会慢慢地随和起来,黑紫的脸庞也才会逐渐变得红润。
到崇庆寺(当地人称为后寺)是要路过灵贶王庙(当地人称为前寺)的,顺便巡查自然也是份内之事。98年的前寺和现在的前寺相比,用一句时髦话说,那是丝毫没有可相比性的!残垣断壁,瓦砾满地,人迹罕至,残破的殿堂里还会冷不丁窜出野兔、野鼠之类的动物,吓你一跳。缓缓神后,再继续巡查,碑刻和柱础等附属文物都在原来位置,大殿屋顶的琉璃没有丢失,护坡的条石也一块不少。阿弥陀佛!向后寺进发。
后寺比前寺要好些,多数建筑虽也东倒西歪,但毕竟高高的围墙还把它们都圈起来,成了一个封闭院落。来到院子心自然地就温暖起来,哦!可算到了有人气的地方了。那时的后寺可不像现在,有固定的办公室和厨房。紧凑的小院里只住着两户人家。给孤殿里住着一个40多岁叫满有的光棍;卧佛殿里住着一个70多岁叫许金花的老太太,和一个30多岁叫昌会的光棍儿子。给孤殿是一间殿,住满有一个人刚好。卧佛殿是三间殿,里面有两个大炕,老太太一个,儿子一个。所以我也只能住在昌会家。
昌会家取暖和做饭用得是一灶煤火,煤是当地的臭煤,而且火上没安烟筒。白天时常是开着门,人不会有什么感觉。晚上一关门儿我就呛得上不来气,常是咳声不断,惊扰得老太太也睡不好觉。她就安慰我,孩儿呀,你住久了,就会好的。我也会回答,嗯嗯是是。饭是人家吃什么,我就随着人家吃什么,我记得他们娘俩最常吃的饭是饸饹汤,一锅水里压两圪斗饸饹,切两三个土豆,加点盐,在火上煮上半个小时,饭就算做好了。每到饭熟的时候,老太太都会热情地招呼我喝饭。常言道:贫不择妻、饥不择食。为填饱那饥饿的肚子,每次我会喝上两碗。每次喝完饭,老太太都会问,孩儿,香不香,再喝一碗吧?我都会违心地说,大娘啊,香啊香啊!好喝,喝饱了。
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居然没得过感冒,也没中过煤气。这种颇带传奇色彩的现象,放在今天还真的解释不清。
三、墓地
1999年春,刚忙活完法兴寺庙会,就接到县公安局通知,说我县鲍店镇东街村与屯留县李高乡古城村交界处发生了古墓盗掘案件,急需进驻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案情就是命令。于是,大家伙儿马不停蹄去了鲍店。到了现场一看,原来是三家盗墓团伙在农民的田里开肠破肚肆意盗掘,把青苗毁害得不成样子,农民敢怒不敢言,只好求救于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看到此番情景,单位的老张同志告诉我,这一定是个有价值的大墓,看来又有大买卖了。果然,当天下午省、市文物考古专家就赶到墓地,经过一番现场勘测,他们初步认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于是,当天下午我们就在鲍店住了下来,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古墓发掘工作。发掘期间我和书勤兄的任务是白天休息,晚上在陪公安干警在墓地值班(公安干警是三拨人轮流倒班,我和书勤兄却是每天晚上都在墓地)。白天毕竟不是休息的时间,刚进入梦乡不大会儿,厨房大师傅就像和你怄气一样,大声喊你起来吃饭。每天下来真正的休息时间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的样子。
每天下午刚六点,我和书勤兄就会按时去墓地接班。墓地旁边挂着两盏汽灯的小破棚子就是我俩所谓的工作室。初夏时节的晚上,前半夜不会有什么感觉。但到了后半夜,气温逐渐下降,冷不明(大约在凌晨三四点,是全天的最冷的时候)还会顺势起一阵薄雾。不一会,田里玉茭的叶子上就挂满晶莹剔透的水珠。当然我俩的眉毛胡子也会挂一层薄薄雾水,远看有点像圣诞老人。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一到这个时间我的肚子就会着凉受涨。刚开始时,没什么好办法。后来无意中发现,实在难受不行时,蹲下身子用手使劲搂着肚子,过不喽多长时间放几个响屁,就不怎么难受了。稍舒服些,就赶紧给两个汽灯打气加压,要不汽灯又该熄了……今天回想起来,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还真有些道理。
四、真诚的话语
在新招录的文保员中,有一小伙子刚去崇庆寺没几天,就来单位要求辞职。恰好,那天我接待了他。闲聊中,我问他为什么要辞去这份工作呢?他说,其一是寂寞,其二是不会照看煤球炉子。听后,我陷入了沉默之中。
现在我在想,他若有缘看到这些略带辛酸的文字。也许会说,其实我遇到的困难远比你们那时候要小得多。
一、单位
1998年的春天,我调入县文物管理所(文物旅游局的前身)上班。当时单位仅有一间屋子,还是借住文化馆的。单位所有家当不过是一张桌子、一个煤球炉子、几把椅子和一张床。一间屋子两种功能,白天是办公室,晚上是值班室。冬天不管多冷,只有一个小煤球炉子供暖,倘若遇上老天刮西北风,烟筒就不冒烟儿了,屋子里满是煤气的味道,原本就不暖和的屋子还得开门儿冒一冒;盛夏时节,闷热潮湿的屋子里,六个大老爷们的时常是汗水津津,汗渍味儿伴着瘾君子口中袅袅香烟的味道,在面积不大的屋子里经过沉淀发酵,嘿!还能起到杀蚊驱蝇的效果。如果拿单位的办公室和刘禹锡老先生的陋室pk的话,怕是难分高下!
二、崇庆寺
寒冬时节,天短夜黑,路人稀少,是文物失窃案件的高发季节。1998年刚立冬,我和书勤兄这两个新兵蛋子,就被安排到崇庆寺去加强值班了。我俩每两天换一次班,那时单位没公车,只能骑自己的摩托车换班。我印象中,那年冬天特冷,寒天冻地骑摩托颇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即使你头戴头盔,身穿皮衣皮裤,脚蹬上大头皮鞋,刺骨的寒风还是会把零下温度吹进你的躯体之内。回到家里得消上半个小时,略带生硬的身躯才会慢慢地随和起来,黑紫的脸庞也才会逐渐变得红润。
到崇庆寺(当地人称为后寺)是要路过灵贶王庙(当地人称为前寺)的,顺便巡查自然也是份内之事。98年的前寺和现在的前寺相比,用一句时髦话说,那是丝毫没有可相比性的!残垣断壁,瓦砾满地,人迹罕至,残破的殿堂里还会冷不丁窜出野兔、野鼠之类的动物,吓你一跳。缓缓神后,再继续巡查,碑刻和柱础等附属文物都在原来位置,大殿屋顶的琉璃没有丢失,护坡的条石也一块不少。阿弥陀佛!向后寺进发。
后寺比前寺要好些,多数建筑虽也东倒西歪,但毕竟高高的围墙还把它们都圈起来,成了一个封闭院落。来到院子心自然地就温暖起来,哦!可算到了有人气的地方了。那时的后寺可不像现在,有固定的办公室和厨房。紧凑的小院里只住着两户人家。给孤殿里住着一个40多岁叫满有的光棍;卧佛殿里住着一个70多岁叫许金花的老太太,和一个30多岁叫昌会的光棍儿子。给孤殿是一间殿,住满有一个人刚好。卧佛殿是三间殿,里面有两个大炕,老太太一个,儿子一个。所以我也只能住在昌会家。
昌会家取暖和做饭用得是一灶煤火,煤是当地的臭煤,而且火上没安烟筒。白天时常是开着门,人不会有什么感觉。晚上一关门儿我就呛得上不来气,常是咳声不断,惊扰得老太太也睡不好觉。她就安慰我,孩儿呀,你住久了,就会好的。我也会回答,嗯嗯是是。饭是人家吃什么,我就随着人家吃什么,我记得他们娘俩最常吃的饭是饸饹汤,一锅水里压两圪斗饸饹,切两三个土豆,加点盐,在火上煮上半个小时,饭就算做好了。每到饭熟的时候,老太太都会热情地招呼我喝饭。常言道:贫不择妻、饥不择食。为填饱那饥饿的肚子,每次我会喝上两碗。每次喝完饭,老太太都会问,孩儿,香不香,再喝一碗吧?我都会违心地说,大娘啊,香啊香啊!好喝,喝饱了。
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居然没得过感冒,也没中过煤气。这种颇带传奇色彩的现象,放在今天还真的解释不清。
三、墓地
1999年春,刚忙活完法兴寺庙会,就接到县公安局通知,说我县鲍店镇东街村与屯留县李高乡古城村交界处发生了古墓盗掘案件,急需进驻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案情就是命令。于是,大家伙儿马不停蹄去了鲍店。到了现场一看,原来是三家盗墓团伙在农民的田里开肠破肚肆意盗掘,把青苗毁害得不成样子,农民敢怒不敢言,只好求救于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看到此番情景,单位的老张同志告诉我,这一定是个有价值的大墓,看来又有大买卖了。果然,当天下午省、市文物考古专家就赶到墓地,经过一番现场勘测,他们初步认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于是,当天下午我们就在鲍店住了下来,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古墓发掘工作。发掘期间我和书勤兄的任务是白天休息,晚上在陪公安干警在墓地值班(公安干警是三拨人轮流倒班,我和书勤兄却是每天晚上都在墓地)。白天毕竟不是休息的时间,刚进入梦乡不大会儿,厨房大师傅就像和你怄气一样,大声喊你起来吃饭。每天下来真正的休息时间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的样子。
每天下午刚六点,我和书勤兄就会按时去墓地接班。墓地旁边挂着两盏汽灯的小破棚子就是我俩所谓的工作室。初夏时节的晚上,前半夜不会有什么感觉。但到了后半夜,气温逐渐下降,冷不明(大约在凌晨三四点,是全天的最冷的时候)还会顺势起一阵薄雾。不一会,田里玉茭的叶子上就挂满晶莹剔透的水珠。当然我俩的眉毛胡子也会挂一层薄薄雾水,远看有点像圣诞老人。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一到这个时间我的肚子就会着凉受涨。刚开始时,没什么好办法。后来无意中发现,实在难受不行时,蹲下身子用手使劲搂着肚子,过不喽多长时间放几个响屁,就不怎么难受了。稍舒服些,就赶紧给两个汽灯打气加压,要不汽灯又该熄了……今天回想起来,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还真有些道理。
四、真诚的话语
在新招录的文保员中,有一小伙子刚去崇庆寺没几天,就来单位要求辞职。恰好,那天我接待了他。闲聊中,我问他为什么要辞去这份工作呢?他说,其一是寂寞,其二是不会照看煤球炉子。听后,我陷入了沉默之中。
现在我在想,他若有缘看到这些略带辛酸的文字。也许会说,其实我遇到的困难远比你们那时候要小得多。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