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皎西池节孝坊》本文作者:梁之栋(长子县南大街)

作者:shengjie 分类: 长子人文 发布于:2019-1-28 11:26 ė2309次浏览 60条评论
长子县南大街节孝坊图片 

        在长子县南大街路西,关帝庙前约50米处,临街有一个巷子叫“牌坊巷”。巷子因何叫“牌坊巷”呢?这和巷子里的一座牌坊有关。走进巷子不远处,便会看到这座牌坊就坐落在赵氏古民宅的大门前方。

       这座牌坊,坐北向南。东西长8米,南北宽3米,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式。从上看,像似中、东、西三个牌坊,因中层木制部分由木楔练成一体,实为一座。牌坊地基由黄沙石砌成,坊顶分别由2根直径40厘米和2根直径3厘米的圆柱顶起。牌坊中间高8米,长4米;东西各高6米,长2米;圆柱两边共用8个高1.6米,底长1米,顶长0.3米,厚40厘米的青石墩支撑,坊顶盖着槽型瓦。

       据长子县志记载,这座牌坊建于清乾隆16年(即公元1751年),距今已有263年的历史。如今,因年久失修,中间坊顶已全部坍塌,露出两根柱子。据赵氏后人85岁的老人赵田溪回忆说,过去牌坊上有阁楼,自己儿时曾和小伙伴们经常在上面玩耍。现楼板已不存在,损毁严重。老人讲,原来牌坊上边书有文字,中间南边竖写着“龙光”两字,北边竖写着“天宠”二字;牌坊东边南北两面竖写着“垂璧西池”四字;牌坊中间下边南北两面写着:“敕旌廪膳生员赵复晋之妻康氏节孝坊”。这些文字都雕刻在木板上边。可惜竖刻挂的三块牌匾已丢失。这就是县志上“月皎西池节孝坊”名称所在。

       这座牌坊是谁建立?因何而立?赵复晋为何人?康氏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据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赵复晋就是现在这座赵氏古民宅263年前的主人,他的祖籍原是长子丹朱镇大京村,是后来搬迁到长子县南街居住的,他家和大京村的赵家是同宗同祖。说起大京村的赵家祖上堪称名门望族,家族内曾先后在清代出过公侯、诰命夫人等14个有名望的人。尤其是在乾隆初年,赵飞熊因救驾功高,被皇封为“四品”武官,赵飞熊和赵复晋为一族人。赵复晋原是一名秀才,不幸英年早逝,留下了年仅24岁的妻子康氏。丈夫离世后,康氏想到丈夫的恩爱,想到家中并不富裕的生活,看到年幼的儿子,还有丈夫和前妻留下的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还有一位病瘫在床的婆婆,她气的死去活来,三天未进水米。后经亲戚邻居等人多次劝慰,方才打起精神进食。面对家中诸多的难事和困境,曾有人劝说康氏道:“你还年轻,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家中就靠你一人,生活过的一定很艰苦,要不改嫁算了”。康氏看着家中地上跑着小的,床上躺着老的,想到如果自己离开这个家,他们怎么生活呢?也对不住自己死去的丈夫。她谢绝了人们的好意,说道:“穷日子苦过吧”。从此她便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

       据说,康氏的丈夫死后,家中的生活过得非常艰辛,全靠康氏纺花织布来养家糊口,维持家中的生计。为了让家中的孩子和老人吃得好一点,穿得暖一点,她不顾劳累,农忙季节,白天下地种庄稼,黑夜灯下纺棉花。尤其是在伺候病瘫的婆婆时,更是让邻里亲戚们赞不绝口。婆婆病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一日三餐,她都要亲自给婆婆喂饭喝水。为了不让婆婆感染上褥疮,每日她都扶着婆婆翻身。婆婆大小便在床,都是她端屎端尿,经常给婆婆洗头洗脚擦身子。尽管她经常累的腰酸腿疼,但她从来没有在人前吐过一句怨言,一直到婆婆病故。在抚养孩子上,她更是心胸宽广,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和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亲。孩子们要吃什么都吃什么,要穿什么都穿什么,从来没有两样,甚至有时对待这俩孩子超过了自己的亲生子。为了使前妻的孩子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用纺花织布换来的钱物,供他兄弟两人上学堂读书识字,学文化。同时,她像严夫一样严格教育,督促他们完成学业。如其所愿,这两个孩子成人后,都成了社会上的知名人士。

        康氏在世时,守节孀居,孝敬婆婆,扶子成才,躬勤纺织,历尽艰辛,节孝兼备,被人们称赞为好媳妇。在她亡故后,在崇尚贞洁、孝道的乾隆时期,当时本县的县令派人将康氏的事迹逐级禀报朝廷,予以建坊旌表。
        又传,为康氏敇建的牌坊在赵氏门前落成后,曾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参加人员有京城派来的钦差大臣,有知府大人及其随从,还有当地知县和衙内一班人员。当日,县城四街到处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十分热闹。城内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四处涌动着前来观看的人群。乡下十里八村的老百姓,男男女女扶老携幼,有人赶着驴车,有人坐着马车,远道进城前来观赏。牌坊的落成为古老的县城增添了风光。从此,康氏节孝坊传为佳话。后人有诗赞曰:

月皎西池曜相邻,

巾帼丈夫令人尊。

平凡人家寻常事,

节孝流芳旌其门。

窈女自古知多少?

心灵堪比容貌美。

人过留名雁有声,

世代相传有知音。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上一篇:尧乡纪事——咱们村的农家书屋

下一篇:《西紫沙古庙会》康修房口述、秦玉贵整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