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庙会文化

作者:shengjie 分类: 长子人文 发布于:2019-2-12 15:48 ė5621次浏览 60条评论
     长子县的庙会文化兴起于唐代,鼎盛于于明清,延续至民初,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农民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农民的盛大节日。庙会都有固定的地点、名称和日期,一般一会一年只举行一次,但就全县来说,庙会的次数是相当可观的,一年里不下百次,基本上月月有庙会,旬旬有庙会,一年四季庙会不断。会期一般是三天,也有六天、十天的,甚至更长的。规模宏大、会况最盛、生意最红火的名会,不仅轰动本县,而且波及周围数县,甚至在全省、全国都有影响。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之际,山西省最出名的有四大古庙会,其中两个就在长子县,一个是四月二十八尧庙会, 一个是九月十三鲍店会(其余两个是正月解州关帝庙会和六月五台山庙会)。 

尧庙会在尧庙山上,是四丹二十八为祭祀古帝尧王而兴起的庙会。《长子县志》载《尧庙会》诗云:“乡邦多厚俗,于此见唐风;封衍丹陵后,神留翠嶂中;村村来社鼓,岁岁祀神功;至德谁云远,深山意不穷。”庙会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由周围十三村社轮流主办的“迎神赛社”活动,那是一种非常隆重的由数百上千人参加的迎神、祀神、娱神仪式,俗称“上香会”。在十几队八音会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的迎引下,装饰美观、扮相俊俏、千姿百态的扛妆、抬妆、软杠、硬杠、高跷、竹马、旱船、小桥、椅子、爬山虎、独龙驹、金楼、银伞等各式各样社火故事,簇拥着尧王等神像,浩浩荡荡从“起驾”村逶迤上山,进入尧庙内。接着由主礼、社首、亭则、帏则、水官、乡老等依次在尧王神前,上香、上馔、献歌、献舞、献乐,还要由乐户上演乐剧 (亦称队戏)。庙内演队戏,庙外相对的两个戏台子开演大戏(上党梆子), 以此拉开庙会序幕。这叫赛社搭台,买卖上市。类似于现今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庙会期间,各种货棚摊点满山遍野,南腔北调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赶会瞧戏买东西的人们成千上万,拥拥挤挤,组合成一幅人神共乐的“谐趣图”。人们都把赶尧庙会,当成最大的文化享受和人生之乐趣。 
鲍店古庙会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会上药材交易兴隆,便逐渐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药材盛会,并与晋南解州、河北安国、河南辉县并称为“全国四大药会”。会期从农历九月十三到腊月二十三, 历时100天。其药材交易品种之多,成交额之大,十分惊人。故有“不吃不穿,也不能误了九月十三”的民谚相传。

鲍店药材会,兴起于明代中叶,到清朝中叶达到极盛时期。号称东走齐鲁,西过秦陇,南及云广,北抵绥蒙。每年会期仅官税一项,就达万两白银。庙会期间,商贾云集,人山人海。

长子鲍店“和盛行”、“义兴行”、“三义行”三大药铺,专为来客介绍购销业务。由于货源充足,货真价实,诚信经营,购销两旺,就使鲍店药材会在全国的名声叫得越来越响,许多外省人不知道山西有长子、长治,却知道山西有个“鲍店”,鲍店因此获得“小汉口”之雅称。
长子的名庙会还有六月二十六县城西关二郎神庙会, 九月二十六南关岳飞庙会,正月十六石哲子孙奶奶庙会, 十月十日色头村神农庙会,二月十二白云山山峻庙会等。其中白云山(亦称八里洼)庙会,曾一度被称为“华北四大古庙会”之一。(其余三个为河南浚县浮丘山,山东泰山和北京妙峰山庙会。)其所以闻名,不仅在于同尧庙会一样,也要举行隆重热烈的“迎神赛社”文化活动,更在于这里有许多独具特色、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人们赶一趟庙会,胜似一次观光旅游。

新中国成立后,因战争而被迫停止中断的传统庙会, 迅速得到了恢复,只是形式与内容已经不同于以往,古老的“迎神赛社”逐渐被戏剧、曲艺、电影、杂技、魔术、马戏、动物表演、八音会比赛、放焰火等所代替,使庙会文化的形式更加多样,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成为融商品交易、文化娱乐、休闲观光、特产推介、风情交流等为一体的大市场、大舞台。

鲍店药材会,兴起于明代中叶,到清朝中叶达到极盛时期。号称东走齐鲁,西过秦陇,南及云广,北抵绥蒙。每年会期仅官税一项,就达万两白银。庙会期间,商贾云集,人山人海。四川、云南、青海、西藏、贵州、宁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内蒙等各地药商纷纷赶着骡马队、骆驼队前来交易。长子鲍店“和盛行”、“义兴行”、“三义行”三大药铺,专为来客介绍购销业务。由于货源充足,货真价实,诚信经营,购销两旺,就使鲍店药材会在全国的名声叫得越来越响,许多外省人不知道山西有长子、长治,却知道山西有个“鲍店”,鲍店因此获得“小汉口”之雅称。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上一篇:长子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戏曲文化

下一篇:【尧乡纪事】长子理发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