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戏曲文化
长子县是山西的文化大县,也是省级文化先进县,拥有上党梆子、上党落子、长子鼓书、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长子八音会、干板秧歌等丰厚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素有“戏剧之乡”、“曲艺之乡”之称。其中长子鼓书、长子八音会和上党戏曲最为著名。
长子鼓书。长子鼓书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种,也是上党地区主要曲种之一。由于它唱腔板式较多、曲调朴实自然、地方色彩浓厚、演唱形式多样、音乐红火热闹,所以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长子鼓书。长子鼓书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曲种,也是上党地区主要曲种之一。由于它唱腔板式较多、曲调朴实自然、地方色彩浓厚、演唱形式多样、音乐红火热闹,所以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长子鼓书是从清道光年间,由当地评书艺人在长子评书的基础上,吸收钢板书、长子道情、长子干板秧歌的唱腔音乐,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长子鼓书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创新,由原来的坐唱,改为走唱;由单人走唱变为双人走唱、多人走唱;由原来的单一男人说唱,变为男女混合说唱。在鼓书韵调中,不仅穿插了上党梆子、上党落子、襄垣秧歌、豫剧等唱腔唱段, 而且加进了表演和动作,使书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感人。台下观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耐听耐看,深受教育。随着曲艺演唱走向市场,长子鼓书风靡了整个上党大地,唱红了千里太行。目前全县活跃着60多支农民说唱队,曲艺演员近千人。他们走一处,唱红一处,已成为农村文化娱乐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此,《山西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作过典型报道,中国曲协也曾派员到长子作过调查,结论是“如此规模宏大的曲艺演出队伍,全国少见”。最近几年,许多外县如长治、潞城、长治市郊区等也组建了长子鼓书说唱队,这更是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充分说明长子鼓书在群众中的深刻影响和巨大魅力。
长子八八音八音会是一种古老的民族音乐,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当时是把金(铜)制的钟、石制的磬、丝制的琴瑟、竹制的箫管、匏制的笙、革制的鼓、土制的埙、木制的朱枳,八种乐器合奏出来的声音称为“八音”。那时主要用于祭天祭地大典和祭祀祖先。后来这种音乐逐步普及到民间,到唐宋时代八音会已在长子盛行。农村婚丧嫁娶, 都要用八音会,许多有钱人家办喜事时,往往要订两队甚至三队八音会,一队娶、一队送,一路吹奏,沿街比赛。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春社、秋祭、求雨、庆丰收和古庙会的迎神赛社活动,更是八音会大显身手的时机。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子八音会日益兴盛, 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从业人员发展到2000多人,差不多村村都有八音会。乐器也由过去的吹(唢呐、笙、笛)、拉(板胡、二胡、低胡)、打(鼓、锣、钗、钹),又增加了弹(手风琴、电子琴),甚至还有唱(唱歌、唱戏),不止是“八音”, 已经成了“九音”、“十音”甚至更多“音”之合奏合唱了。许多八音会还增添了架子鼓、号、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购买了麦克风、音箱等音响设备 ,配备了民歌手、戏剧演员等“走动的唱家”,使八音会这种民间音乐更具有迷人的艺术力量。
从1996年以从来,拥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长子县南漳镇八音艺术团,连续4年参加山西省举办的“两会一节”庆典;1996年代表山西省参加北京龙潭庙会;1997年7月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节比赛,荣获大奖。
2001年山西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长子八音会代表队登台进行了精彩表演,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也使长子八音会名声大震。
2002年11月和2003年9月,长子八音会先后参加山西省首届和第二届广场艺术节,均荣获演出金奖。
2004年9月,长子县南漳镇八音艺术团代表山西省参加在左权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中赢得好评;2006年4月,又代表长治市参加在河北邯郸举办的首届中原民间艺术节上喜获殊荣。长子八音会已成为上党和三晋文化园地里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2001年山西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长子八音会代表队登台进行了精彩表演,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也使长子八音会名声大震。
2002年11月和2003年9月,长子八音会先后参加山西省首届和第二届广场艺术节,均荣获演出金奖。
2004年9月,长子县南漳镇八音艺术团代表山西省参加在左权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中赢得好评;2006年4月,又代表长治市参加在河北邯郸举办的首届中原民间艺术节上喜获殊荣。长子八音会已成为上党和三晋文化园地里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上党戏曲。上党戏曲主要有两个剧种,一个上党梆子,一个上党落子,这是上党人民非常喜爱的独特“地方风味”,也是一份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上党地区(包括长治、晋城两市)18个县(市、区) 中,能将两个剧种全部保留下来并继续得到发展的,长子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县份。
上党梆子诞生于明末清初,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分为州底和潞府两大流派,作为潞府派代表的长子“乐意班”,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唱红上党,在晋东南广大城乡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产生了申灰驴、郑根成、王富喜、冯春木、冯国瑞、平福成、张长锦、曹火柱等一批著名演员。
上党梆子诞生于明末清初,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分为州底和潞府两大流派,作为潞府派代表的长子“乐意班”,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唱红上党,在晋东南广大城乡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产生了申灰驴、郑根成、王富喜、冯春木、冯国瑞、平福成、张长锦、曹火柱等一批著名演员。
长子的上党落子兴起于清光绪年间,到20世纪30年代,全县发展到十几个班社。解放后在1946年,在县ZF的倡导下,新组建了旭光、胜利、新生三个落子剧团,并涌现出赵迷只、赵红喜、张英英、常金锁、李玉顺等著名演员。
新中国成立之后,长子县的戏曲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50多年来,几乎一直保持两个剧种齐头并进,演出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好剧目,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的名演员。
长子县的戏曲艺术团体,不仅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在一批又一批培养戏曲艺术人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一级演员现任长治市梆子剧团团长自"长志明,国家二级演员现为长子县政协副主席的鲍根籽等,都是从长子县这个“戏窝”中飞出的艺术俊鸟。
长子上党梆子(人民剧团)是三义班和乐意班合并的剧团,长子人称大团,解放以后先后有根景、改弟、松针、一梅、高生、小仑、双庆、志仁等老一代优秀演员,更有爱菊、志明、根籽、兰英、培兰等青年一代优秀演员。
长子上党落子,长子人称小团,解放以后先后有迷只、红喜、英英、金锁、玉顺、买号、喜凤、永珍等老一代优秀演员,也有以国萍(国家二级演员现任长治市落子剧团)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优秀演员。
长子上党落子,长子人称小团,解放以后先后有迷只、红喜、英英、金锁、玉顺、买号、喜凤、永珍等老一代优秀演员,也有以国萍(国家二级演员现任长治市落子剧团)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优秀演员。
本文出自 长子之家(www.vzhangzi.com),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